2018年4月11日

【女兒】之〈疼愛〉

前一陣子聽見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提到自己對女兒的教養方式與先生的差異,其中之一是她不認為女兒是用「疼愛」來教養的,但父親經常認為「女兒就是要用來疼愛」。這當然不是說母親對女兒就應該要嚴厲,像傳統的制約教養。鄧醫師自然講述了她的觀點,「被疼愛」「被保護」並非是她要想交給女兒的成長意識(網路應該很容易找到資料),無須我在此詮釋。

其實這個「疼愛」的命題我注意很久了,大概是我身邊也太多「女兒們」,而我自己也是個資深的女兒。

誰不希望「被疼愛」呢?但是「女兒是用來疼愛的」所以可以「寵一點」,這是很多現代「好」父親的心態,也不諱言「我就是寵女兒一些,對兒子就嚴厲一點」。我總想,這種明顯的性別不平等立場,為什麼會變成「好父親宣言」呢?再加上「女兒是前世情人」的說法(沒有人抗拒這種兒子女兒是前世情人的說法嗎),那就更有趣了,女兒=情人,因為這個命題就變成「女朋友就是用來疼愛」的。

女生是不是認為這是多完美甜蜜的世界啊!

女生是「被疼愛者」「被保護者」,對方是「疼愛者」「保護者」,這個命題的建立我覺得很恐怖。因為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

小男孩跌倒了哭哭,父親說「男孩子要自己站起來喔」。
小女孩跌倒了哭哭,父親抱起她說「不哭不哭喔爸爸抱抱」。

所以,她必須一直尋找可以抱起她說「不哭不哭喔」的人嗎?
(這是鄧醫師提到的衝突點之一。作為母親,她比較希望教養女兒意識到自己站起來的能力。)

我也許理解某些現代父親的心理:正因為自己是男人所以知道男人有多壞(?)當然要多保護女兒多疼愛女兒一些呀。(「好」父親總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後一個好男人,然後被妳媽找到了。其他男人都必須小心。)

但這個邏輯不正顯示你的女兒之後都會碰到「壞」對象,當她發現無法被疼愛的時候,或者用盡心力只想博得對方的疼愛的時候,你能給她什麼?(跟她說:這就是女性的宿命沒辦法了,所以妳在家時我給妳全部的愛了?)當她發現「戀父」原來不能成為人生的依靠,會不會產生價值標準不一的錯亂。

時代好像進步了,其實許多父親養女兒好像都不相信女兒對人生是聰明的,或者,根本覺得女兒就是不可能聰明。所以永遠都要保護,而母親也是這樣被說服。


我這輩的女兒們存於世代的夾縫中,在女性自主意識的舊我與新我之間擺盪。很多女性朋友成家後,對於與夫家同住都有點焦慮,或者本來是自主的小家庭,之後面對長輩看護的問題必須同住也很焦慮。這時,心裡會希望如果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小空間偶爾去透透氣,就滿足了。

但這種自己心理的渴望,卻無法同理在女兒身上。資源有限之下,父母會幫助兒子買房,不會幫女兒,房產會登記在兒子名字不會是女兒。(家裡只有女兒的除外)

如果是資源可以「公平」分配的狀況呢?畢竟現代父母對兒女願意一視同仁的已經不少了。但真的是一視同仁了嗎?

譬如之前朋友說他們很公平,如果有能力,會幫兒子買房子,會給女兒同等的錢並且加以信託。因為「男女有別」。

我很困惑,女兒不想要房子嗎?而且錢必須信託所以不能自主使用?

是啊。朋友說這是她先生與她討論的,先生說給現在壞男人很多,給女兒房子會被騙,給錢也會被騙,為了疼愛女兒,這是保護她。不讓壞男人有機可乘。「畢竟我們賺的錢也不想被隨便騙走啊。」

我非常驚訝,因為「渴望自己的房子」不是很多女性的夢想嗎?為什麼兒子有這樣的自由,女兒不行?

當然父母的錢想怎麼給就怎麼給,但這種看似細心的疼愛,不是「父權」嗎?媽媽卻能認同。

「如果妳是妳女兒,妳想要什麼?」
「我想要房子呀,我知道我女兒也會想要房子。」

如果自己不覺得自己會被騙,那麼為何不相信女兒?或者是不是應該教導她不被騙,而不是好疼好可愛又好傻?

「我跟妳說,會被騙的女生,就算想盡辦法也要讓自己被騙。因為她要去換取疼愛。」

作為現代女性的朋友似乎理解了我的想法。意識到自己當時是如何生氣身為女兒的自主不被信任,現在對待女兒的態度卻是一樣。
「嗯,我要再想一想。」
雖不知結論如何,但我想,媽媽要說服「疼愛女兒」的爸爸並不容易。


我只想,教導女兒具備愛自己的能力(愛自己的能力並非「公主病」),別人就會來疼愛妳。
如果別人不懂得疼愛妳,至少有自己疼愛。
這才是愛的能力。

我不是父親前世的情人。我是他的女兒。



#下篇【女兒】之〈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私密留言」的需要。已將所有留言設為「需版主通過」才發佈。所以想私密留言的就在留言前標【私密】,本版就不會公開。沒標私密的,版主就會打開。歡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