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

夏天的事

冬天過了應該是春天,為什麼來到夏天?是的我跳過春天了,事實上春天也被(台灣季節)跳過了不是?冬天、夏天,夏天、冬天;三四月我們被訓練在這兩個季節裡游移,穿上毛衣,接著開冷氣;開完冷氣,接著再裹上毛毯……

掃完墓的那個下午,忍不住開了今年第一次冷氣,看著穿了無袖上衣的自己,想想:四月初就是夏季了。我討厭夏天,但因為某個原因,今年我有點期待夏天的到來,這種期待彷彿游移在排斥與美好之間,感覺有點不踏實,便忽然想起那年遠方,像夢一樣的夏日記憶。

因為厭夏,日照當頭的夏季戶外活動謝絕已久。所以和智子一起來到久留米近郊的草野歷史文化區,直到進入山區才恍然意識到這是標準的「夏季踏青」!我腳上穿著不善長走的涼鞋,防曬的薄衫也沒帶,實在有點措手不及。

但我想智子為了如何安排這二十年未見的相聚,應該也苦惱了一下吧(而且我還婉拒了泡溫泉的提案)。充滿活力的智子走過一個又一個歷史遺跡,進入文史資料館也每事問。位在九州偏鄉的歷史文化區相對說來不是觀光名所,非假日人煙也稀少,導覽員(都是在地人)只服務我們,很有種「帶你們來我家參觀」的感覺。

沒想到後來真的進入人家家裡了。

被列為古蹟保護的百年建築「鹿毛家住宅」代代相傳,是至今仍有後人居住的民宅。住在門口豎立著「指定文化財」牌子的「自己家」,並且歡迎參觀,是什麼感覺呢?按了門鈴,老夫妻讓我們到屋內聊天喝茶,老先生拿出明治時期墨寶、解說屋內的歷史遺留。婆婆跑去庭院摘了一小袋初熟的藍莓給我們,說下星期應該更多,到時可以再來拿(但我們是「遊客」啊)。屋內沒有冷氣,一台老電扇左右吹,但我感覺沒那麼熱了。老夫妻不趕時間,我們也不趕。時間緩緩的流逝,把素昧平生、萍水相逢的關係變成遠來作客的和諧畫面……
  

這是2011311地震後的夏天,遠離東京、似乎有點「飄浮」於現實軌道外的畫面,很少被想起。現在想來,雖然才剛剛經歷過311,但這個夏天,想起來卻是近幾年來我最「有勁」的一個夏天了。


2014結束《東京暫停》之後至今,大概是自2011年以來最「輕鬆自在」的時刻了。經過重重混亂,終於來到「離職場最遠、離自己最近」的時候。

走到這個階段(與年紀),說要「疏懶」一下、「沒勁」一下也沒關係吧。但是(我)好像不行。「離職場最遠、離自己最近」想要的不是停滯,而是希望自己真的「活在這個時代」,更開闊、更為「雜食」,去關注自己真正想關注的東西。

告別一個舊階段,進入一個可以投入的新階段(跟「成就取向」的名利無關,也不受別人價值觀左右),就不會有「停滯感」。而出自生命感情所思考的議題,也許找不到出口或看不到答案,但內心得到的衝撞也算是一點點的「前進」吧。

離開學生身分已經很多年,每次探望齊老師跟林老師,總是聽她們說「現在」在做什麼,預備做什麼,又看了什麼新的書,似乎很尋常。直到有一次,《巨流河》完成後我問齊老師「接下來要做什麼」,她就笑了,跟我說:「XX(我的名字),我九十歲了欸。」我也笑了。雖然如此,去年見面還是聽齊老師說她又看了什麼書,追新的速度比還「在線」的我們快很多。

跟老師的觀點未必相同,但能成為和後輩談話「無時差」的前輩,也許也是我所希望的。

我的工作,某一部分是要帶領後輩前進、看見「未來」的,如果自己的內在沒有那些東西,還能站在上面嗎?(我會感到痛苦)

「自己與自己的內在辯證」最難應對,也難以跟別人解釋。


回到「夏天的事」,回到2011年那個「有勁」的自己,可以嗎?

我的時間軸沒有回頭二字(事實上時間也不可能回頭),回到舊地,只能確認「過去」已經過去,眼前永遠是「現在」。

在這個夏天來臨之後說再見,然後期待,再度看見不同的自己。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私密留言」的需要。已將所有留言設為「需版主通過」才發佈。所以想私密留言的就在留言前標【私密】,本版就不會公開。沒標私密的,版主就會打開。歡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