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

13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嗎?

生病與突發狀況之後讀了很多資料,包括病的研究、病的治療、病的照護,以及病的最後。
擁有閱讀的能力,知識開啟了視野,所以更為清楚、更能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因此得到了力量嗎?

其實沒有。只是更接近事實。

知識開啟的窗口,讓人認清事實與極限,並明白許多罹病者內心為何會有「不理性」的請求;知識成為的後盾只是幫助你保持理性,幫助你領悟生命最終的部分永遠是「天(神)」的領域,人(醫)的手是伸不進去的(如果可以完全伸進去操控生死也是災難吧)。

因為讀了因為試圖瞭解了,所以也順道解除了額外的疑惑:為什麼有許多醫師(名醫)會信奉被世人認為「無稽」的教主呢?如果醫師信奉了那些,病人還能信賴醫師嗎?

無稽與否先不論,也許正因為是醫師,所以更加清楚醫學有無法涉入的、人體生命中屬於「天(神)的領域」吧。所以需要心靈的依靠。

我們只能在「人的領域」裡努力。

在未體悟之前,身為旁觀者,也許對於有人已至末期還要接受痛苦的治療非常不解。「如果是我就會放棄,讓生命自然走到終點。」很多人都這麼想。

能這樣多好。但說出「讓生命自然走到終點」的話,一定是未知者的觀點,如果罹患重症,所謂「自然走到終點」是痛苦的歷程、連嗎啡也無法解除的煉獄時,該如何「自然」呢?(若能這樣,之前怎麼會有重症名人力行安樂死呢?)

知識讓我理解,有時治療是為了解除痛苦,而不是相信治癒。譬如蔓延到腦、蔓延到骨骼之惡,無法以安樂之名結束一切時,往往不治療比治療還痛苦。治療不完全是想積極求生,而是尋求「好過」一點的手段之一。

知識也讓人明白,標靶藥一代一代的出現,是因為抗藥性不斷不斷的出現,一年換一代,新藥爭取時間,直到無藥可用無法治癒。原來我們跟「不治之症」需要的是「相處」,而非對抗,因為對抗可能一時解決,相處便需長久。

相處總是難的。跟自己尤其是。

所以生命的問題又從科學(醫學)的課題走回哲學的課題了。

想起很久以前外文系的C老師說,曾在醫學系的大一英文教了史詩,告訴他們詩可以止痛。幾年後她車禍住院,手術醫師正是當年班上的學生。術後巡房時,C老師問說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醫生笑說:「好,老師,您可以準備背詩了。」

這是學生在調侃老師(當然也許也只是開玩笑),術後止痛需要止痛藥,還是史詩呢?

然而當生命的問題從科學(醫學)的課題走回哲學的課題時,就會知道。有時需要科學的知識,有時需要人文的知識。

在有效與無效之間,幫助自己。

所以知識還是力量,吧。




2 則留言:

pt 提到...

面對生病,能這麼冷靜理性如你者,實在不多。
祝新的一年也好好的,關關過。

hmasako's散文地圖 提到...


你也要好好的。

張貼留言


※因應「私密留言」的需要。已將所有留言設為「需版主通過」才發佈。所以想私密留言的就在留言前標【私密】,本版就不會公開。沒標私密的,版主就會打開。歡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