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倏忽認識

2017倏忽而過。

不是慌亂的倏忽,也不是乏味的倏忽,而是如同平凡的行板一般,走著走著就過了。沒有特殊的「事件」,沒有好也沒有不好(這算好嗎),沒有更痛也沒有不痛(算好事嗎),沒有突發的壓力也沒有海闊天空(視變化為尋常了)。持續談論的總是健康的話題,不夠(想)努力所以有很多停下來的空白卻又心安理得(?)。電影劇集好作多但真驚艷我心者少,各種議題如接力賽翻覆心卻逐漸冷卻。一切如此熟悉,周而復始,過了365天。

這年的關鍵字是「認識」。從熟悉的世界去認識不熟悉的那些。


在許多空白的時候開始漫步,認識一個又一個被改造的街區,看了舊市場的重整,關注了世大運的開幕表演,觀察一些「返鄉新生」的計畫,瞭解了所謂「新創」……認識這些被期待(或被罵@@)的世代熱血燃燒出的成果。所謂希望不就是從這裡開始嗎?如果我們在三十代年紀那時努力端出新的東西、努力打破舊的思維,「成功」的走到今日,不也是該接受(高興)被打破的時候了?

多半是驚喜的,「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團隊啊」、「原來他們是這樣努力的啊」,當然也有「這樣行嗎」、「這什麼狀況」……的時候,腦袋空空加上莫名其妙的熱血,華而不實的天花亂墜,永遠只剩爛攤子。但並不都是這樣的,從認識開始,就能展開對話。

(也感謝這年認識的治療師,在「周遊」過各種/中西正統或偏方的療程之後,大概很難信任一個年輕的治療師。但這位台大治療師真是個專業的好青年。雖然他不會看到這裡。)


接著認識的,還有YouTuber。秋天在東京跟Yuko見面時候,說起日本年輕人嚮往職業排行榜調查,YouTuber高居第四名。後來跟出身傳播領域的H見面,也正視了這個產業。日本YouTuber多如繁星,台灣到日本「踩點」、日本到台灣「踩點」的也不少,腳步快的網紅經紀公司已經高速發展,成為另一個演藝門。

我依然不迷戀網路,互聯網可有可無,不網購不玩遊戲,YouTube帳號當然也沒有,視追蹤訂閱之類為無物。但這個行業(事業?)如果是個時代的革命,並不會因為自己不認識就不存在。

網路作家當紅的那時(譬如痞子蔡、藤井樹,之後的九把刀),跟齊老師吃飯,她問說這些人的作品如何,已在學界的年輕的我們有人說不好有人說沒看過,齊老師說:「我還沒看但是很想知道,你們工作上也是得看看的。」因為知道,才能評論(當然想要無視也無不可)。

永遠保持新知的能力不是常人能及,但當自己不務正業雜讀時,好像覺得有齊老師認證一樣(並沒有)。我雜讀(認識)了各式的YouTuber,這行業的花開花謝,好與不好,終將成為世代的印記。


當然也有「再度」認識的那些。

譬如早已知道有些人是蠢是白目是程度不夠(他自己當然不知道),這樣頂多只是善意的寄予同情即可。但時至今日「進化」生出壞心眼,立刻從程度不夠的白目變成程度不夠的壞人(使壞也是有分高度的)。這樣的「再認識」幾乎就是蓋棺論定了。

譬如自己,離開青春美麗(←有過這東西嗎?)的軀幹之後、脫落身上種種附加價值之後,有人還願意把你擺放在心上懸念的那個位置,才是自己對自己最終的「再認識」。

這一年能與我多次見面分享諸多生活轉換的,應該是被戲稱為孽徒小朋友的SJ。以文學創作出發的許多話題,有專注有任性(?)、被看見被重視,而有各種可能。但然後呢?年底的最後一次交談,SJ講到某個無法跨越的心裡的障礙/界線,那個堅持的原因,讓我覺得很高興。雖然我沒有說出來。

商業可以、喧嘩可以、金錢遊戲可以,如果相信文字/藝術是有力量的,那麼創作者就無法因為自己的筆而傷害任何人,即使不認識。

聽SJ講的時候我沒有參與意見,但是真好,我這麼想。

有時候,某個界線跨過去,就逐漸變成「不認識」的人了。
還好,我們依然「認識」。

我認識的朋友們。2017掰掰。
大家2018新年快樂。






4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咦是頭香嗎XD
新年快樂 :)

hmasako's散文地圖 提到...

新年快樂!(but這篇是2017XD)

hsin chieh 提到...

新年快樂:)

hmasako's散文地圖 提到...

hsin chieh:2018平安順利!

張貼留言


※因應「私密留言」的需要。已將所有留言設為「需版主通過」才發佈。所以想私密留言的就在留言前標【私密】,本版就不會公開。沒標私密的,版主就會打開。歡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