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2015東京「離開」】09/廚房

(廚房的自主性等同生活的自主性,有時候是在「離開」的時候才會發生。)

學人宿舍是「家」的設計,當然有廚房,看到廚房讓我有長住的安心。這跟擅不擅長廚藝無關,就算有人頂多是站在廚房煮開水、簡單下麵、開調理包,在流理臺上切水果,那都是自己的王國,只要「進去」廚房了,都覺得自己在掌控生活。



即使是短期住宿的學人宿舍,像東京大學的龍岡門別館,只是提供學人短天數的、像旅館一樣的小型房間,但是在走廊中間還是安置了廚房設備和餐桌,可見能有一個自在煮食、用餐的環境是生活的必需。


這在學生宿舍也是一樣的。在國外住過宿舍(譬如交換學生),大概都會記得在宿舍公共廚房跟眾多住宿生「交手」的經驗(應該酸甜苦辣都有),這就是「生活」。也許廚房的存在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對於「離開家」長期外宿的人來說,有廚房可以依賴,是擺脫「漂浮感」的因素之一。

(譬如下大雨、颱風天、夜裡熬夜作業,隨時想起身為自己準備一些吃的都可以,並且是披頭散髮拖鞋光腳也無所謂的空間,就是跟「旅館」最大的不同。)

所以,不知為什麼台灣的學生宿舍至今還沒有廚房區(公共空間)的設計呢?明明知道就算沒有廚房,學生還是會有(偷偷)在房間煮食的行為,與其說是違反規定、造成危險,也許反過來想,無廚房設備的宿舍是不是不夠人性?

說起來,女人進廚房似乎天經地義(?),但女人多半有了自己的住處才真正「擁有」自己的廚房。在母家或在夫家,都不會有。

男人多半不被要求進廚房,在家庭倫理上大約處在一個(自覺或不自覺)「被服侍」的隱喻裡(會進去就被稱為好男人)。

女人也有可能被限制(無自主性)不能進廚房,或被叫進廚房「見習」,都是一種被支配的位置(這應該不是隱喻)。因為「一個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的意思,並不是說「被容不下」的那個女人可以理所當然像男人一樣變成「被服侍」的角色。(別傻了。)

廚房的自主性等同生活的自主性,有時候是在「離開」的時候才會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應「私密留言」的需要。已將所有留言設為「需版主通過」才發佈。所以想私密留言的就在留言前標【私密】,本版就不會公開。沒標私密的,版主就會打開。歡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