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我對「妹(美)妹(眉)」的稱呼過敏,譬如賣場櫃姐一叫妹妹(實在太假)我就立刻走人;如果是男人叫的,那就更想翻白眼。這世界只有一個人可以叫我「妹妹~~」,就是我的姊姊(就真的是她的妹妹呀,不然咧)。
但被叫姊姊也有讓我困惑的時候。
在東京去S家作客時,她讓她讀小學的女兒稱呼我「お姉さん」(姊姊),沒有叫我阿姨(おばさん)。我想是因為日文的阿姨和中文的阿姨真的有點不一樣,中文阿姨雖然是「長輩」,但因為輩份裡包含的年紀區塊通常很廣,「阿姨」、「小阿姨」之類多存在年輕女子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等於「阿桑」、「大嬸」。但日文裡一旦被叫「おばさん」便真有一種「老女人」的氣味。只是,我若被叫姊姊(お姉さん),跟身為媽媽的朋友,在輩分之間不是有點奇怪?……
近年來聽到愈來愈多日本的「小輩」對自己的親媽直呼其名,不叫媽媽,也不叫任何有關媽媽的「變形」稱呼,就是像朋友一樣直呼其名。譬如媽媽叫松島菜菜子好了,就是直接叫「菜菜子」。還不只如此,後來我發現連祖母也是直呼其名了,像「お母さん」、「おばあちゃん」之類的稱呼已經落伍了嗎?這種無視輩份、「沒大沒小」的稱呼,在以稱謂為倫理的「中/台式教養」裡,應該會被罵吧。
豈知我話還沒問完,S就立刻接下去說:「就是啊!現在人都怕老,好像被叫お母さん、おばあちゃん,甚至ママ(媽媽)就是老了,不願意聽到呀!」
「可是……」我說:「不是對別人的稱呼欸,就是自己的媽媽、親人呀。」
「對呀,是本人不願意被叫。不願意在大庭廣眾下被叫媽媽或阿嬤,覺得太傷感情,所以要兒孫直呼其名,漸漸的就變成現在這樣了。」朋友說。
原來是本人不願意,這倒讓我沒料到,我自己設想,如果身為母親,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稱我為媽媽,是不是心理上也沒有接受這個「社會位置」呢?如果不是,只是怕「老掉」,是女性始終無法擺脫「小女生憧憬」的制約嗎?
但也因為S的解釋,解除了我這幾年看(讀)日本電影(作品)的困惑。
都說戲劇反映真實社會,最近看日本影、劇果真如此。譬如一對年輕夫婦說:「星期天我們回去看看『XX子』吧。」這XX子是誰?是什麼關係呢?結果下一幕他們回家,始知探望的是臥病在床年過八十的老奶奶啊,然後他們輕輕喊著:「XX子、XX子,我們來看妳了。」不知怎麼我覺得好……奇特,明明是自己的親奶奶啊。
不知現在台灣是否也流行直呼其名呢?我知道現在學生私下多直呼老師的名字以示親切,學生要如何我無所謂(也管不到),但我這世代大概是無法的(想到我若直呼林文月老師為文月……連這樣寫出來都覺得自己罪該萬死),當然也萬萬不能以名字直稱自己的媽媽或祖母的(應該也會被罵吧)。
「我也不行。」S說:「但最近我妹妹也跟上『時代』,發明了一個暱稱叫我母親,同時『訓令』她的孩子都要這樣稱呼外婆,我媽媽表面上彆扭,心裡可開心了。但我實在不行哪,所以我妹妹從小就得媽媽寵愛,我總是不討人喜歡吧。唉。」
呃……那我就欣然接受被稱為「お姉さん」吧。
(是這樣嗎?)
4 則留言:
為了要參加國際書展,所以跑去住青年旅社,
一進門就被拿著漫畫的(小弟弟?)問:「妹妹,你有看到我的充電器嗎?」
結果自己心裡不斷OS有事嗎這位先生
真是奇妙阿,對方年紀明明就比自己小XD
dong yoshiko:是不是!心不在焉的稱呼好令人反感!
但妳還在可以被稱為妹妹的年紀啦。XD
(為了要參加國際書展)←真是感人!!XDD
對啊參加書展好感人XD
是說我現在寫明信片都還是很尊敬喔,
反而是如果講(應該是"打字"比較多)你的日文名字時會有一種直呼其名偷偷假裝是同輩的有趣感:p
雨漣,一直跟書展「有關係」也很感人。一定不是妳說的悲劇XD。辛苦了唷。
哈,masako就是很free呀!妳是小「朋友」嘛:)一直是。
張貼留言
※因應「私密留言」的需要。已將所有留言設為「需版主通過」才發佈。所以想私密留言的就在留言前標【私密】,本版就不會公開。沒標私密的,版主就會打開。歡迎使用。